您当前位置:  教师招聘   /  专业基础   /  语文   /  教师考编语文古诗词情感赏析的重要方法

教师考编语文古诗词情感赏析的重要方法

来源:师大教科文     2020-03-09
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考编考试资讯,可关注师大教科文!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中在古诗文阅读所考查的诗歌体裁丰富多样。能够理解并鉴赏一首古诗文不仅需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更需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性格、诗作风格等,这就需要答题者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

以杜甫为例。杜甫,唐代的大诗人。我们知道的杜甫有很多标签:"诗圣"、"老杜"、"少陵野老"、"杜草堂"……当然,提到他的作品风格标签,大部分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沉郁顿挫"四个字。

杜甫享年59岁,一生的作品现存有1400多首。其中很多作品就像镜子一样,折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杜甫一生经历三代皇帝,历史的变迁、人生经历的不同,让他的作品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色彩。

如何将作品区分归类,贴上合适的风格标签?就需要我们对杜甫的人生经历做细致地划分。透过人生经历看对应时期的作品,就会对诗歌所呈现的社会背景、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对考生解读诗歌、解答题目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用"三起三落"来概括杜甫的一生。

一、年少悠游

杜甫漫游吴越、齐赵一带,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因为七岁就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美名,所以从小自信满满。虽然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但此时的杜甫年少轻狂,对生活充满信心。如《少年行》中的"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以及《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能看出这一时期的杜甫意志神情,跃跃欲动、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生活姿态。这一时期的作品也都洋溢着青春、向上、蓬勃的朝气。

二、进士落第、献赋及官

此时的一落一起使杜甫作品风格产生了变化。科举的失败、十年献赋的艰辛、区区曹参军职位的搪塞。让仕途的失意沉沦、个人的饥寒交迫的杜甫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但其间依然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对仕途依然抱有信心。

三、安史之乱,囚禁长安

安史之乱杜甫受尽凌辱,后冒死投奔肃宗,受左拾遗。不久为房琯求情被贬再没有得到重用。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同情下层苦难的劳动人民、痛斥统治者的腐败成了这一时期的新明主题。先后写出了《春望》《北征》《羌村》、"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传世名作。

四、投奔严武

杜甫回到草堂,做了严武的参谋,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漂泊零落、江州长逝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日常积累中应该注重对古诗文中诗人生平、经历进行研究。对比研究法:同一时期的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同一题材。在对比中加深记忆,对我们今后应试有很好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