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师资格证   /  综合素质   /  模拟试题   /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张衡传》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张衡传》

来源:师大教科文     2019-07-04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试题

一、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范晔《张衡传》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第三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李贺小传》。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人物传记,所选作品有《史记》《汉书》等正史中人物传记,也有正史之外的人物小传。这些传记中的主人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令后人景仰和追慕。
学习这些作品,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要注意这些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体味文章的格调与韵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和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树立常见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级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②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和技巧。
②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高中学生应“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另外,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可以确定以上几点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问题】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相关情况导入。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是测量地震的仪器。张衡开创地震学之先河。1956年10月,郭沫若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多媒体演示)
(2)作者与作品简介(可先让学生介绍,教师在补充)
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称太守。《后汉书》,是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①(听录音朗读)注意注音、断句等。
②学生集体朗读。
③提示读音。属文(zhǔ),璇玑(xuán),算罔论(suànwǎnglùn),蟾蜍(chánchú)
④疏通字句。要求:依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教师给予提示。
(4)整体感知课文
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
“从容淡静……举孝廉不行”(淡泊名利)
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
②除此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有《归田赋》《丝绸诗》等。地动仪比西方要早1700多年。
③全文共6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1段)
科技成就(第2、3、4段)
治国才能(第5、6段)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④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5)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①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重点看第一段)
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②引导学生自读第4段。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
a.集体朗读。
b.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明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和制造和使用: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材料、尺寸、形状、装饰、机件、内部构造、功能和作用、精确程度和效果、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交代仪器的正式使用。
c. 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
明确:不计名利,为民造福。
③引导学生学习5、6段。
(6)知识提升——归纳字词
(分析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7)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8)布置作业(略)

【问题】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的演讲。(25分)

【参考答案】
(1)以课文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
①写张衡的文学才能、谦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又不慕荣利的性格。
a. 博通经典,才学非凡。
b. 谦虚、踏实的治学精神,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 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d. 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②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算术学,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就。
a. 他应人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b.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文中“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③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④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⑤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a. 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b. 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2)介绍写演讲稿的相关事宜
①演讲稿的特征
演讲是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口头语言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第二,它有一定的时间性;第三,它是为了阐述某一问题或真理而开展的;第四,它带有一定的鼓动性和说服性。演讲稿是演讲用的文稿,也是演讲的依据。它是为演讲服务的,是体现在书面上的讲话材料。演讲有内容、目的的不同,演讲稿也具有不同的形态,有报道、有说明、有辩论、有答谢等。总的来说,它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a.内容上的现实性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显示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必须真实可言。
b. 情感上的说服性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真实的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助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仕途铺路。
c. 特定情景性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点情景相适应。
d. 口语化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音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
由于演讲稿具有以上的特征和作用,它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定方法可循。
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
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此外,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