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师资格证   /  综合素质   /  模拟试题   /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设计一份教学案例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设计一份教学案例

来源:师大教科文     2019-07-22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

1.请为下文《再见了,亲人》设计一份教学案例。

《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利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就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了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参考答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
1. 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 能有感情地朗读1、2、3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1-1-1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2. 指名学生描述。
3. 师小结:(放《志愿军军歌》)1-3-1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
4. 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5. “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看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
6. 小结:课文中的亲人,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会亲人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 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再读一遍。边读边重温一下你预习的内容,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生词多读两遍。读完后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哪些亲人?开始。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情谊深厚。)
2. 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 反馈、交流。出示生字。2-3-1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ī)、“耗”(hào)等生字读音。
(2)辨析字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汇报,想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教师板书。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 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2)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3-2-1
(3)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4)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 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4. 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 (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2)指导有感情朗读。
6. 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 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 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 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1)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2)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1. 按要求自学。
2. 分四人小组讨论。
3. 全班反馈讨论。
检查第二自然段
(1)(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 改陈述句
B. 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2)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3)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心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4)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检查第三自然段
(1)(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 改陈述句。
B. 体会反问句的作用。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2)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板书:挖野菜致残
(3)有感情朗读。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五)引领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看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 在火车站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第4自然段)。
2. 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可是我们那些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一定也想祖国,可他们却希望──(学生接读课文读第5自然段)。
3. 战士们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风驰电掣向前驶去,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再说上几句惜别的话,相距已远,只能在心头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师:这三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而前三个自然段呢,有什么不一样?(指着板书引导: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六)小结延伸,体验情境
再见了,亲人!这不仅仅是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还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同生死,共患难,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使中朝人民心心相连,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让我们深情地道出他们的心声“再见了,亲人!”
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__________胜似__________。
(七)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2. 搜集抗美援朝时期的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